我认为好奇心是使人类保持活力,行动力与创造力的原动力,这些年来是好奇心驱使我不畏困难,一次又一次的踏上颠沛流离的旅程...
我今年的旅行次数比往年多了一些,先是4月底去了趟贡嘎雪山,接着又去了美国黄石国家公园,7月去北极,8,9月去澳洲--都是凉快的地方。除了因为今年的时间宽裕外,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逃避深圳闷热的夏天,现在终于熬过了今年的暑期,冷静下来安心在家写作业了。
在美国探险家皮尔里于1909年完成人类第一次登上北极90°极点的100年后,我也踏上了北极极点的旅程。在这100年来,真正到达北极极点的人并不多,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大约不到一万人。
1. 行程概述
. 香港--莫斯科--摩尔曼斯克
. 摩尔曼斯克登船,经巴伦支海,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到达北极极点。之后返航回到摩尔曼斯克(在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50年胜利号上待了12天)
. 摩尔曼斯克--莫斯科--冰岛
. 冰岛--格陵兰的科鲁苏克--格陵兰的安玛斯利克
. 格陵兰--冰岛--哥本哈根
. 哥本哈根--莫斯科--香港。
2. 携带相机
. 相机:canon eos-5d mark ii,
canon eos 50d (由于不是全画幅,配上我的ef 100-400/4-5.6 l is usm镜头,实际焦距达到了 640mm,这对于拍摄远处的北极熊非常有用,可以和同伴队友带来的600mm定焦大炮筒pk一把了。)
nikon p6000 (带有内置gps定位数据装置)
. 镜头:ef 24-105/4.0 l usm, ef 100-400/4-5.6 l is usm。
3. 报告的主体内容
第一部分:
极地之旅
. 北极极点
. 格陵兰
第二部分
北欧三个城市之旅
. 摩尔曼斯克
. 雷克雅未克
. 哥本哈根
特别说明:所帖的照片出自三个人的作品,一位大师叫randy li,在画面上有其签名,
另一位是河川依旧大师,我将会特别注明的,第三个就是本人了。
现在来介绍一下这艘船: |
船上的最重要的部件要算是核反应堆了,它们被安置在船的中前部,在甲板上只能看到两个盖子,上面有辐射标志,由于防护非常到位,所以对乘客从旁边经过也没有限制。据船方介绍,全船有几百个辐射监控探头,稍有泄漏就会报警,还会有相应的措施。所以说在这方面是绝对安全的。机舱内则严禁非船员进入,有专门的警卫人员负责看管。我们则在后来的航行中受到船长的特邀,由船上负责工程技术的总工程师陪同,进入迷宫一样的机舱参观。我们参观了船上的主控室、核反应堆、主机房以及海水淡化系统,这都是该船最核心的部位,我们看到了工作人员是怎样在驾驶台的指令下让这艘庞然大物安全运转的。主控室是一间200平米左右的大房间,各种仪表和操作台占据了房间一半的空间,各种仪表指示灯在闪烁,十几位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的在操控台前认真观察操作,就像一个发电厂的控制室。总工程师说这些指示灯和仪表主要是监控核反应堆以及发电机的工作情况,另外一些仪表则是负责安全方面,监控核辐射剂量的。我们从船舱内部通过玻璃近距离观看到了运转中的核反应堆。船上一切动力能源全部来自于两个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产生的核能蒸汽发电,用电力来带动船上的螺旋桨给破冰船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另外船上使用的生活淡水也全部来自耗电巨大的海水淡化设备,生活用热水则是用核反应堆制出的蒸汽加热的。蒸汽还有一个更主要的用途就是破冰,在核动力破冰船破冰时,由于船头破开的厚冰容易把船身夾住,所以核动力破冰船船头都装有蒸汽喷口,在破冰的同时用强力蒸汽吹化吹开被破坏的冰层,让船身顺利通过。我们后来也看到“胜利50周年”在破冰前进时的壮观场面:在冰层受到船体撞击破碎时发出的轰隆巨响,大块的暗蓝色厚冰在冰层破开的海水中翻滚,同时还伴随着冰雪像爆炸似的飞腾,那是高压蒸汽把破碎的冰雪吹向空中,其声音和景像都甚为壮观!
船上的生活设施和生活条件比较好,每个舱室都有独立的卫生盥洗设备,餐厅每天提供5顿饭,包括下午茶和夜宵,还有酒吧和咖啡厅每天定时开放。有图书馆,健身房,游泳池,桑拿房,按摩室等供船员和乘客免费使用。船上还搭载了一架米8直升机,专门用于负责查看航道冰情,人员登陆运输,救生救援以及进行乘客升空航拍等等。
船上的人和费用的介绍。
船上有船員、机组人员、quark公司的工作人员 共 153人 。
而旅客只有 124人,因此船票的价格不菲,每位乘客约合人民币18万(包括吃住玩的所有费用),这艘船这趟行程算下来也不过合人民币两千两百多万,除去美国quark公司的运作成本和利润外,估计付给俄罗斯租船的费用少的可怜,肯定不够俄国人养船的成本。不过俄国人造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北冰洋的广大区域,出于国防(或者说是争夺海上霸权)的需要,船造好了,不用也不好,就租出去让你们玩去吧
这几天经常有关爱我的兄弟姐妹们向我拍砖头,说我奢侈腐败,我以为这是个消费价值观的问题,有的人有钱喜欢买房子买好车,买钻石项链,去一趟北极对他们来说都消费的起,这里就不说那些喜欢赌博的哥们了。
但是还有些人为了去到梦寐以求的地方不惜放弃了许多。 当然,对我来说,不必放弃的太多就能去到我心想去到的地方了
游客中约有一半来自美国,其他的是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游客,大多数是退休的上了年纪的鬼佬,我们中国游客一共14人,其中有三对夫妻,其余的清一色是中年的哥哥。
我们中国队在船上的主要活动就是摄影,切磋摄影技术,欣赏摄影作品。其中不乏几位大师级的摄影高手兼旅行家,而且凑巧的是我们中国队的摄影装备都是清一色的canon eos,级别都在50d以上,这一趟下来我的摄影水平提高了不少,真是受益匪浅啊
因此我们中国队的摄影水平绝对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每每播放照片时令鬼佬们膛目结舌,嘘声一片,这也算是为国争光了吧
【三】 莫斯科印象
个人建议如果去莫斯科旅游,还是跟团为妙。莫斯科是个非常不适合自主旅游的地方。
机场
莫斯科什么都是巨大的,只有一个小的让人无法相信的地方,就是他的国际机场,里面昏暗无比,听说藏了几千个摄相机。
而莫斯科机场海关和边防的效率是世界最低下的,我到的那天用了2个小时才过了边防。每个人都要被反复盘问,特别是第一次入俄罗斯的。而且整个机场边防一共只有6个口,而通常只开2个 。另外,到莫斯科机场必须在起飞前2个半小时到,才能保证你可以及时通过海关和边防,赶在起飞前上飞机!
语言
俄罗斯基本看不到英文。整个机场的标志很少有英文,而且广播航班信息的小姐英文也非常差,而且只广播一遍,听不到活该。机场工作人员也只用俄语,是个非常大国沙文主义的地方,完全没有服务概念的国家。
而在市区,基本没有外国文字。包括克里木林的售票处,都只有俄语,没有英语,而且工作人员也不会任何外国语言。
所以如果你不懂俄语,去那里旅游简直寸步难行,包括市内交通。
交通
俄罗斯的交通非常不方便。
如果离开莫斯科去其他地方,首先买火车票或飞机都要排长长的队伍。其次,莫斯科有5个火车站,开往不同方向,千万要搞清楚,否则就惨了。但如果不懂当地语言,又基本无法使用英语(没人理你),怎么有可能搞清楚,我就不清楚了。
莫斯科市内很少出租车,即使有也不打表,要口头谈价钱。一般的人都是直接在马路上拦车。很多私车都愿意停(当然主要是lada,伏而家等,象大奔是没兴趣挣这种钱的)。价格一般是起步100卢布(30人民币),不过看你不很熟,有些人就会开高价。不过也有很多好心人,只收100,而且如果只是女士的话是免费的(当地的传统,单女士是要照顾的)。但你要有本事用俄语将目的地和价格讲明白,就不是很容易了。
莫斯科的地铁有70年历史,非常发达,而且莫斯科的地铁车站是世界出名的漂亮。但问题是如果你不懂当地语言,那个地铁网络的复杂程度是你很难明白的。我就曾经拿着地铁指南看了30分钟,想去一个著名的地铁站看那里的装潢,结果还是放弃了 。另外,最近恐怖分子的活动,使得地铁的危险很高,而且也有不少小偷,再加上俄罗斯大多数地方没有空调(包括地铁和车站),所以地铁至少目前不是很好的交通工具。
安全
俄罗斯最大的危险是恐怖分子的袭击。所以每个主要的大楼都要检查,包括所有旅游景点,都有很多特工和警察,也都有电子仪器扫描。如果要进一些office building,必须前一天就申请,当天拿护照,由里面的工作人员领进去才可以。如果前一天没有预约,当天哪怕有人领,也进不去。
另外晚上的危险来自与酒鬼。俄罗斯人每天没有加班的习惯,所以6:00一过,到处可以看到拿着酒瓶喝酒的人。一般8:00以后就开始有人喝醉了。现在的莫斯科是夏季,要到晚上11:00才开始日落天黑,但一般8:00以后就有些不太安全了。
还有一个对中国人最大的危险来自警察。在俄罗斯一定随时要带上护照,因为路上不断有警察会拦住查证件。有时候警察非说你证件不合格,这是千万不要忧郁,马上掏出300-500卢布(人民币100-160), 就可以脱身。否则就把你带到局里,关上4-8个小时,再罚款250-600美金才放人。哪怕你一切证件都合法,也没用,不要指望有人听你投诉。此外,还有一些人假冒警察,专门找外国人查证件,骗钱,但由于语言不同,你根本无法判断真假,所以最好还是掏钱。
价格
俄罗斯的物价是全球与伦敦、东京并列的城市,比德国还贵。
据说市区的房价平均合人民币3万一平方米。
最贵的是吃饭,而且高级餐厅和大排挡的价格都很贵,算是一个怪事。
吃中餐,东北菜,3个人,2个凉菜、一个排骨、一个炒面,人民币400;
莫斯科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massive(巨大)。
如果看到克里姆林宫大楼的顶上飘着国旗,表示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里, 那样的话游客只可以参观教堂区的部分,其他地方就只可以远观了。所以地方都有划线,都有警察,一过线就有人吹哨子,千万要遵守规矩,否则可能就进了kgb,哈哈。
莫斯科的中国人告诉我,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在克里姆林宫里一商量,事情就”没谱“了 莫斯科的中国商业城就是怎么一商量,给封了,里面的商品统统的充公
看了红场,你才能体验到一个超级大国的地位;再想象如果在克里姆林宫办公的感觉,就知道为什么俄罗斯以前可以那么强硬了,因为站在那里,你真的会觉得,这就是世界的中心。
【四】 神秘的摩尔曼斯克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飞行和等待,我们从莫斯科抵达了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的首府摩尔曼斯克市。我们飞临摩尔曼斯克上空时已经是当地时间夜里十一点,但看到舷窗外依然是艳阳高照,这里已经是地处北极圈内号称“世界极地首都”的摩尔曼斯克了。步出相对有些简陋的机场,只见太阳当空,直射的阳光让大家有些睁不开眼,七月的极昼让这里二十四小时都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周围美丽的景色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我的好奇心又一次高涨,只想尽快了解这座有些神秘的极地城市。
作为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也是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战略要地。虽然这里地处北纬69度,冬天气温会下降到零下四五十度,但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港口海水却不结冰,是整个北极地区唯一的不冻港,可以说这里的环境条件得天独厚。
说摩尔曼斯克神秘,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浓厚的军事色彩,这里是俄罗斯最大的舰队———北方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我们看到俄罗斯北方舰队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静静的停泊在戒备森严的军港码头。据说北方舰队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也停泊在这里的专用码头。而俄罗斯最大的核潜艇生产厂也在摩尔曼斯克市附近。另外俄罗斯所有的核动力破冰船也都停泊在这里的军港,这也包括我们所要乘坐的世界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50周年胜利号”。摩尔曼斯克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原因是则是核问题:这里是一个核设施多、核风险很高的地方。摩尔曼斯克州地区共有220个核反应堆。还有100多艘已经废弃但没有进行处理的核潜艇。这里还存放有许多核废料和核燃料。因此这里一直以来基本上是敏感和不对外开放的地区。我们在办理前往该地区的签证和通行证时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另外这里还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北极科研中心所在地和考察基地。作为有领土毗邻北极的国家,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就开始在摩尔曼斯克组织大规模的北极探险考察和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争夺北极主权和资源愈演愈烈的今天,摩尔曼斯克则是前往北极的桥头堡,对于俄罗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摩尔曼斯克城市有些陈旧和萧条,但还能看出来前苏联鼎盛时期的痕迹。港口铁路以及工厂等基础设施的建筑规模还是很宏大,在街头列宁的雕像和前苏联镰刀斧头标志很常见,而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在城市东南部的山岗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高达数十米的卫国战争英雄烈士纪念碑,当地人称之为“摩尔曼斯克的阿廖沙”。阿廖沙头戴钢盔,肩背钢枪,面向西方,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河湾港口,就像一个威武的战士守卫着自己的家园。摩尔曼斯克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当年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希特勒动用了庞大的陆海空军进攻摩尔曼斯克,前后投下了二十多万颗炸弹,致使该市四分之三的建筑设施被炸毁,但在摩尔曼斯克军民顽强的抗击下,城市保卫战打了四十个月,在承受了重大的物质和人员牺牲条件下,最终战胜了德国法西斯,把敌人赶进了北冰洋。人们为了纪念这场伟大战争的胜利,在紧靠城市的山岗上建立了这座英雄烈士纪念碑,碑座下燃烧着经久不息的长明火,旁边放置着前来瞻仰和纪念的人们敬献的鲜花。
我们在摩尔曼斯克参观游览一天后,于第二天下午在经过极其严格的证件核对检查后进入了停泊有库兹涅佐夫航空母舰的军用码头,登上了“胜利50周年号”核动力破冰船。
【五】 从北纬69°启航,一直向北,航行在烟波浩渺的北冰洋上。
摩尔曼斯克登船,在巴伦支海上航行了两天,二十四小时艳阳高照,海面上风平浪静,气温在3℃-10℃,舒服极了!
航行速度也达到了20节的最高时速(一节knot=一海里/小时=1.852公里/小时),直到第三天,来到了北纬80°以上,海面上开始出现浮冰,气温也降到了0°以下。
【六】 登陆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franz josef land)
航行的第三天,海面上骤然出现了大面积的浮冰,我们的破冰船发挥出强劲的威力,毫不畏惧的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冲向那坚硬的冰层。不久,我们看到了前方的两个山尖---那就是传说中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franz josef land),我们将乘直升机在那里登陆,我为之兴奋!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位于北纬81度的北冰洋巴伦支海北部,由约190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 1.61万平方公里,岛上荒无人烟,最早1873年奥匈探险队到达这里,并以奥地利国王法兰士·约瑟夫一世命名,现属于俄罗斯管辖。这里虽然环境恶劣但是资源丰富,地下不但储藏有大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当年包括南森等很多极地探险家都到达过这里,并把这里当作向北极点进发的桥头堡,岛上还建有俄罗斯早年的北极科学考察站。
在直升飞机的帮助下,我们登上了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的几个小岛。岛上的土地大部分由火山岩和火山灰所组成,由火山岩构成的山峰在当地恶劣的环境里风化腐蚀的很厉害,使得山体的形状变的怪异。我们第一天登上一座小岛,看到岛旁的一座山峰的悬崖峭壁上寄居着成千上万只北极燕鸥,它们鸣叫着铺天盖地的在山崖边飞翔,陡峭黝黑的山崖已经被燕鸥的粪便染成了白色,由于是在交配和繁育小鸟阶段,人如果走近它们的巢穴,它们会毫不犹豫的发起攻击:从高空俯冲用尖嘴签啄人的头顶,或用粪雨来迎接不速之客。
北极燕鸥 在7月的天气里,虽然这里的岛屿大部分都被冰雪覆盖,看上去寒冷荒凉,而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则有大片的由于冰雪融化后造成的湿地。由于大西洋暖流对气候的影响作用,在部分冰雪融化后裸露出的陆地上生机盎然,岛上湿地和石头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苔藓和地衣,在朝阳的山坡上则长着绿油油的青草和开着叫不出名的紫色小花,甚至在没有融化的雪层下也有低等植物在生长。没有想到,在北纬81度的恶劣环境中还会看到有这样顽强生命力的植物,而在地球其他同纬度的地方则是冰天雪地,鲜有生命的痕迹。 |
今天安排了一次徒步活动,走了十来公里,用了两个多小时,行程中我们大肆地拍照搞创作。
【八】 北极熊 polar bear 这是第二次见到的,当时是凌晨3-4点钟,我们都在睡觉(窗帘一拉就当是天黑了),突然广播里传来了低沉的声音: |
为了及时地向大家讲述北极熊的生存状况,quark公司特意开了一堂关于北极熊的讲座。今天能够那么看到那么多的北极熊,而且那么近距离地看到了它们,但是,这对于北极熊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北极熊一向是独来独往的,以前人们也很少看到一个区域内有超过3只的北极熊,但是现在,由于北极冰原减少得非常厉害,北极熊所能呆的区域也逐渐缩小,我们才可能在这么小的一块区域里看到这么多的北极熊。 |
北极熊身上厚厚的白色皮毛和脂肪层足以使其抵挡北极的严寒。这种动物靠在环绕北极的雪原和浮冰上狩猎为生。北极熊是游泳健将,也是一种喜好独来独往的食肉动物。由于它以浮冰为家,而浮冰会随时漂浮,因此会将北极熊带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在靠近北极的五个国家即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丹麦、挪威和俄罗斯的北极海岸线和海岛上都能见到北极熊活动的踪影。北极熊是依然生活在原始生境的唯一的动物。 然而,即便是在看似原始的北极环境中,北极熊也受到了扰乱荷尔蒙的化学物质的扩散和全球变暖趋势的威胁。全球变暖趋势影响着北极冰层的生态系统,也影响着海象、海豹、企鹅以及北极熊的生境。 全球变暖趋势可能已对北极熊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根据加拿大环境部野生动植物保护署提供的一份报告,生活在加拿大哈得孙湾的北极熊的数量一直在减少。目前哈得孙湾冰块的融化时间比20世纪中期提早了三个星期。这就迫使北极熊向内陆深处后撤,而此时他们尚未能够为生活在冰块上的小海豹补充体内的脂肪储存。 生活在哈得孙湾的北极熊的独特之处在于,冬眠期间,它们往往禁食6-8个月,因此全靠冬季狩猎维持生存。如北极的夏季无冰期延长,北极熊就只得饥肠辘辘地呆在岸上,而且这种难熬的日子也就长得多。由于结冰期迟迟不到,北极熊就无法获得对其生死攸关的脂肪储存。而这会影响到北极熊的繁殖,也会影响到雌北极熊产奶的能力。科学家已有充足的证据证实,由于以上原因,北极熊的生育率下降了15%。 |
【九】 船上生活掠影
几乎每天都有的关于极地知识的讲座
【十】 极地风光 |
北极地区 北极并不仅仅限于北极点,通常是指北极圈(北纬66°33′)以北的区域,称为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的绝大部分水域、格陵兰岛、冰岛等岛屿以及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地区,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近800万平方公里。也有的学者以最热月陆地10℃等温线、海域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计算总面积约27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近1200万平方公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 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在北极圈内有领土和领海的共有8个国家,美国、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 |
【十一】 达到北极点
经过了5天多的航行,我们终于达到了北极点,大船努力地在冰洋上反复游弋,只为了找到gps上显示出90°00.0000‘n的哪一点,很难。 这张照片显示的位置距离gps理论上的北极点已经不超过3米了!
北极点
北极点是指地球自转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并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交点。你若站在极点之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便不再管用。你的前后左右,就都是朝着南方。你只需原地转一圈,便可自豪地宣称自己已经“环球一周”。
不过,在极点之上,尽管有绕地环球之行的潇洒,也会遇见难分时间的麻烦。众所周知,人类把地球按照经度线分成了不同的时区,每15°一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而对于极点来说,地球所有经线都收拢到了一点,无所谓时差的划分,也就失去了时间的标准。要从地形上指出北极点的准确位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北极点上的地物是一些相互碰撞、相互碾压的大堆块冰,这些块冰又朝顺时针方向,时停时进地在北冰洋上打圈圈。因此,用以辨别北极点的冰层,可在一星期内漂离老远。只有用仪器,才能精密地确定北极点的准确位置。
人类第一次到达北极的故事
一个世纪以前,英国政府为了奖励北极探险者,曾拨出一笔资金,准备奖给第一个到达北极的探险家。资金虽然不多,但是却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许多探险家跃跃欲试,想摘到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桂冠,获得这一令人心驰神往的历史的荣誉。
这顶桂冠最终被美国探险家皮尔里所获得。为了这顶桂冠,他几度向北极冲刺,才取得了成功。
1902年,皮尔里开始向极地进发。他在北纬80°的地方,建立了几座仓库,为未来的北极探险减少负载。这次探险,也使皮亚里适应北极环境,为以后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又过了3年,1905年,50岁的皮尔里再次组织北极探险。探险队登上“罗斯福号”船,从纽约出发,向北方驶去。同去探险的,除了白人探险家外,还有一些熟悉北极情况的爱斯基摩人。
1906年2月,探险船来到了赫克拉岬地。皮尔里指挥爱斯基摩人在冰上建立航线和补给站,以节约极点冲刺突击队员的体力。但是,爱斯基摩人在建立补给站时遇到极大的困难,皮尔里最终放弃了这个设想。第二次探险又没有达到目的。
1909年3月1日,皮尔里再次组织北极探险。他们从哥伦比亚岬地出发,组织了补给队。他挑选了4个最强壮的爱斯基摩人,他的黑人仆人马休·汉森,还有他自己,组成了一个向极点冲刺的突击队。5部雪橇载着6位队员,由40只狗拉引着向北极前进。他们越过了240公里冰原,4月6日,到达了离北极还有8公里的地方。这里是北纬89°57'。多少年来无数探险家们企盼的北极点已经遥遥在望了。
成功在即。为了这一步的成功,多少人葬身北极,多少人徒劳而返。如今,皮尔里一行终于临近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极点。他们测定了位置,然后一鼓作气,登上了北极点。北极点没有陆地,而是结了坚冰的海洋。他们在这里插上美国国旗,国旗的一角上写着:“1909年4月6日,抵达北纬90°。皮尔里”
真正的北极点的冰面已经被我们的船碾成了一片浮冰区域,我们的船只能在附近找到一片坚实的冰面停下来,并不用抛锚,因为很快就被冰严严实实的冻住了。第二天早上(7月16号,也是上船的第7天),在冰面上插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 north pole 90°n” 就象征性的当作是北极点了,随即开展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
【十二】 返航
我们的船在北极点逗留了约24小时后开始启程返航,途中见到了大型冰川坍塌的壮观场面,又安排了两次登陆(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franz josef land),经过5昼夜的漫长航行,我们逃离了对先人曾经是危机四伏的北冰洋,安全回到了欧亚大陆--摩尔曼斯克港,终点又回到起点,我到现在才发觉。